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万村乐累计更新百余次,每一次的完善背后都离不开所有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
青海:祁连山深处的管护员 | 坚守绿水青山 呵护美丽家园
2024-06-15 110
“今天吃完早饭,我们夫妻二人就出发去巡山了,这是每天都必须要做的工作。”祁连山国家公园寺沟管护站古古拉管护点生态管护员叶抓西才郎告诉记者青海。作为一名管护员,每天要在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内进行日常巡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拾捡垃圾、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草原火灾排查、救...
林芝:文旅体融合添异彩 赋能乡村促振兴
2024-06-15 115
近年来,林芝市委、市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和气候生态优势,大力在乡土上兴旅游、“种”文化、办赛事,走出了一条文旅体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富民之路,让村民“富”了脑袋、“鼓”了口袋。以花为媒绽放“美丽经济”三月的林芝,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024-06-15 9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时代新征程,必须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
让乡村学校与乡土文化共生长
2024-06-15 113
  乡村学校是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2001年第八次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国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成为乡土教育的重要路径与载体,发挥了传承乡土文化、培养乡土情怀的功能。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生...
重建公共生活、重塑文化自信,国家级课题“新乡土幼教体系”落子江宁淳化 一所幼儿园“激活”一个村
2024-06-15 121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 谈洁国家级“欢迎大家来到第二届‘小青龙’文化艺术节。首先入场的是青龙社区杜村的孩子们,他们每人手举一把稻穗干花花束,向大家展示了杜村的现代农业。该村国家级(南京)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是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策源地。随后入场的是东龙...
传农耕文明铸大国工匠承百年教育助乡村振兴重庆市农业学校筑牢育人主阵地走出强农报国新步伐
2024-06-15 178
以农立校,服务“三农”,深深烙印在重庆市农业学校发展史中。 走过107年办学历程,这所以“农业”命名的学校,始终坚守“扶贫济困,技助农耕”的建校初心,坚持农校姓“农”、服务“三农”的教育追求,立足重庆、依托行业,爱农重农、强农兴农,先后获得全...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4-06-15 94
“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科技创新塑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科技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怎样进一步发挥作用?本期观察版...
突围“共富乡村” 重庆酉阳解答乡村振兴的思路
2024-06-15 118
  2021年11月,这个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城市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由酉阳县政府、腾讯公司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发起的“共富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在此落地生根,旨在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何家岩村出发,村民“自己的发展自己干,自己的资源自己赚”...
刘大治:在乡村,办一所未来学校
2024-06-15 119
20多年间,从乡村学校出走,再回归乡村办“未来教育”,刘大治带领学校植根岭南乡土文化,坚持以“本草课程”为载体,在乡村学校开展“晴耕雨读”、推行“乐雅教育”,进而参与国家级课题,成为“全国STEM课程种子学校”,走出了一条立足乡土办好乡村教育的新路。 —...
成功“出圈”,小山村也有“电音梦“
2024-06-15 152
  大众网记者 范明昱 济南报道  山村与电音,大部分人印象中这两个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毕竟山村是传统的、质朴的,电音是潮流的、前卫的。不久前,第四届济南南山电子音乐节以“山谷的意志”为名,在南部山区柳埠街道长峪村重磅来袭。京剧、音乐、美食、文化、旅游...
置顶热文
免费体验万村乐后台管理系统立即体验
咨询在线QQ客服
服务热线
18395232024